今年以来,湟源县公安局积极响应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建设新要求,坚持“以机关为核心镇守、以特巡警为精钢骨架、以四所为区域龙头、以交警为有益补充”的整体工作思路,实施特巡警街面巡防、派出所辖区巡查、交警队交通查控、局机关督导跟进的措施,不断夯实“平安湟源”建设基础根基,最大限度将辖区各类风险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实现了警务效能与治安态势双提升。
以特巡警为精钢骨架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
一是针对辖区常住人口规模较小、县城行业场所集中、农村地区占地广袤的实际,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理念,着力形成赋有湟源特色的“闭环”防控,进一步深化“五位一体、丹城枫警”工作模式,全方位构建立体巡控,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力,以“城关稳则县城安”的工作要求,设立“全域、城区、乡镇、网格”四个圈层,扎实守好街面防控“第一道防线”。二是坚持“显性+隐性”用警、“视频+实地”巡逻、“面上+重点”布防等做法,统筹安排特巡警警力,进一步加强人员密集区、主干道、易发案路段、易受侵害部位、易发案时间段的重点防控,织细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切实把勤务向治安事件高发区域延伸,为了进一步提升县城重点领域巡防频次,提高见警率和震慑力,全面营造警察就在身边、平安随处可见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5.72%,违法犯罪警情实现了5年来最低值。三是根据夏季防汛形势,全面加强辖区河道边、水库等危险区域的巡查,及时对学生戏水、游泳等现象进行劝阻,进一步将防范力度靠前,确保青少年安全。夏季行动以来共劝阻青少年戏水、游泳30余起。
以机关为核心镇守织密涉稳风险管控网
一是机关每日值班组积极支援一线巡逻工作,以车巡、步巡、图巡相结合加强县城巡逻防控,指挥中心不定时对巡逻情况进行调度,根据丹噶尔古城当日娱乐活动及人流状况,开展“定点值守+古城步巡”模式开展巡逻防控。主要加大对烧烤摊、啤酒摊和奶茶店等“夜场经济”人员密集区域的治安巡防。最大限度沉警街面,延伸防控触角,覆盖重点区域,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控质效。二是针对治安要素变化引发的治安隐患点,每日对警情进行研判,将高发地段、高发时间等信息推送至各巡逻单位,根据警情和社会面动态情况适时调整警力和巡逻路线,确保辖区内警力平均覆盖,震慑力全面提升,用巡逻里程和忠诚坚守换取了群众的平安无忧。年初以来,全县刑事和治安盗窃案件分别同比下降66.7%、13.6%,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下降30.6%。三是纪检督察部门及时跟进,对县局每日重要勤务、重要活动的安保执勤和巡防警力在岗情况进行全方位督导跟进,以提醒、通报、约谈等方式全面督促各项部署工作落实,确保各单位巡防警力能够发挥效能。
以四所为区域龙头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一是以辖区四个中心派出所和社区警务网格和群防群治力量为抓手,根据辖区实际,以管区、行政村为单位,细化小网格巡防区域,科学设置警力和巡逻路线,明确民辅警职责,发动网格员、治保会成员、村警等社会力量参与,壮大巡逻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警调对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治安调解和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实现公安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焦邻里之间“小纠纷”“不愉快”,紧盯“排查、调处、防护”三个关键环节,将人民调解植入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命案防范工作效能,减少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207起,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率明显提升,全县有效类警情同比下降30%,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2.2%,有效防范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三是根据辖区发案特点,针对性加强辖区综合治理。围绕游客求助、浪河滩营地安全隐患、电信网络诈骗等治安问题,全面加强辖区巡防检查工作。设立日月山景区湟源交警荧光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海藏咽喉、日月湟源”的地理优势,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位。
以交警为秩序护航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一是采取定点执勤、流动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机制和固定岗“控点”、巡逻车“控线”的方法,把巡、防、控和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校”等重点车辆,严查货车违法载人、非法改装、超员等突出违法行为。同时与运管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面对道路违法停车、占道经营、摩托车和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整治,持续净化辖区路面通行环境。二是集中优势警力,集中对酒驾醉驾、一盔一带、涉牌涉证、疲劳驾驶等重点开展常态化整治,通过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夜查、周末整治、查缉布控系统“线上线下”精准查缉等多种手段开展常态整治,科学布置警力在重要路段周边进行引导巡逻,为全县旅游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是组织开展为期9个月的酒驾醉驾集中整治,积极开展集中夜查与点位清查行动,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管控,全面打击酒驾违法行为。自专项行动以来,酒驾发案同比下降59%,进一步确保了群众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