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文件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湟源县政府办  日期:2019-03-26  信息员:车晓蓉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193月19日在湟源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湟源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力推进市委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总要求,围绕县委“1131”总目标,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生态、防风险,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36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收入1.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亿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01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49元,增长9.6%。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到户引领扶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不断加快。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等制度,扎实开展精准脱贫“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整合资金4.27亿元精准实施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项目,打出了一套攻坚“组合拳”,如期实现27个贫困村退出、251762人脱贫的年度目标,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标准全面达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排查潜在隐患,全面建成小康基础不断夯实。扎实开展违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非法违规金融业务、政府隐性债务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领域潜在风险、突出矛盾、安全隐患等一批问题得到稳妥处置,政府举债行为持续规范,存量资金整合全面完成,累计化解政府债务2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攻坚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残膜回收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5%。排查清理“散乱污”企业13家,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湟水河湟源段出境断面(扎麻隆)水质稳定达到II类水体功能区要求。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全力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众和牛羊屠宰加工、恩泽有机肥迁建、富农扶贫产业园等农畜产品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引进青海凯金锂电池负极材料,江苏无锡金诺利、大连汇能分散式风力发电等一批强基补链的新型产业项目。投资9176万元持续打造日月山、小高陵等景区,西部首个玻璃栈道在宗家沟景区建成运营。成功入列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这一年,我们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转型作为工作主线,把惠民生作为根本目的,认真履行政府职责,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三年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全县力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财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县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588万元,较上年增加592万元,扶贫资金投入连年递增。扶贫饲草产业园投产运行,直接帮扶、入股折股、订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755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476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提升。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入推进,落实帮扶资金2925万元,4个援助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扶贫协作“爱心超市”。金融扶贫卓有成效,累计发放互助资金贷款1.2亿元、530”贷款4946.5万元。依托“金穗服务惠万家”和“农担易贷通”平台,为全县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户担保贷款6.32亿元。集体经济稳步发展,14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58个贫困村7.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实现部分并网发电,8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全部落地。深入开展“扶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办结扶贫领域作风问题16,顺利通过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省对县年度脱贫考核和市对县摘帽预审。

    二是主动作为、狠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紧盯全年目标和投资任务不松劲,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年实施项目98项,开复工率达100%。县城南环路、交通路改扩建等30个项目建成投运,大华水库、古城二期保护开发等15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增幅扭负为正,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聚焦中央和省市重点投资导向,围绕兰西城市群规划、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六大建设行动”,建立连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库,大华垃圾填埋场等24个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项,到位资金28.91亿元,其中省外资金10.7亿元,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青洽会、城洽会签约齐心农村产业融合、唐蕃古道旅游等项目资金达34亿元,已到位资金4.4亿元。

    三是优化布局、培育特色,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编制完成《湟源县乡村振兴实施规划(2018-2022年)》,制定出台23项专项行动方案,上胡丹村环境整治等试点示范项目有序实施。全县完成播种32.48万亩次,流转土地15.95万亩,特色经济作物比重达到87%。培育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建成生态牧场、家庭农牧场2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农畜产品在全市整体下滑的趋势下稳中有增。投资1.35亿元实施农牧业项目73项,循环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549万元整理土地1.7万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4.43%。编制完成《湟源县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县级物联网平台启动运行,建成智能化控制系统2家,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建立耕地质量检测点50个,农业部及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胡萝卜、青蒜苗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培育特色农畜产品品牌12个。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实现了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

    四是聚集产业、推动转型,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年实施工业项目10项,恩泽有机肥加工、日月山17.5兆瓦风电项目一期建成运营,累计完成投资3.79亿元;大华福茵聚集园、奥阳三期扩建等4项续建项目稳步推进,波航集装袋生产线技改等4项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成乡镇级电商网点9个,村级电商网点41个,成功入列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培育中小微企业195家,为27家中小微企业落实信贷资金1.78亿元,争取专项扶持资金5100万元。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3.71亿元,增长17.16%;增加值达到9.79亿元,增长11.07%,是历年来转型成效最为明显、产值增幅最大的一年。

    五是深挖资源、打造品牌,文化旅游融合全域拓展。全面建成北极山生态公园,日月山AAA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宗家沟景区雪雕冰瀑成为冬季旅游新名片,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全力推进丹噶尔古城二期保护开发,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地下综合管沟、民俗样板院落全面完工,南城门及古城墙恢复开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5亿元。按照“一村一模式,一庄一特色”的思路,投资1414万元的日月山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带初步成型,串珠成链成为新亮点。投资362万元新建改造村级文化服务中心2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全省农牧民歌手大奖赛、“丹噶尔杯”高原风筝挑战赛、排灯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体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96.5万人,实现综合收入4.5亿元,分别增长13.1%24.3%,全县文化旅游品位持续提升。

    六是巩固成效、改善环境,生态屏障得到持续强化。严格落实5100%”控尘措施,全面完成23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投资6859万元实施南北山三期绿化、天保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197.17万亩,“微绿化”项目1.4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7.5%。投资1421万元的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波航乡南岔村污水管网建设及麻尼台新村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82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改造新技术试点项目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由一级A标准提升到地表水准Ⅳ类水质。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重点工业企业土壤污染信息详查及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整改力度,涉及我县的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项,42件信访举报案件已完成整改41件,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是统筹兼顾、建管并重,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高标准谋划城乡发展,编制完成《湟源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湟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投资9519万元的大华南路一标段、大华镇及火车站广场环境综合整治等6项续建项目顺利完工,投资2286万元的城北西路、县城南出口环境整治及小游园等5项新建项目基本建成,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征收房屋3.5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000余平方米。投资4.17亿元完成400套公租房和1136套棚户区主体建设,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1213套,投资2250万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900户,城乡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投资7658万元完成1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109国道东峡段风貌提升等工程。全力推进城拉公路、波航路等县乡道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是历年来县乡道路建设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八是狠抓改革、破解难题,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扎实推进年初确定的27项改革任务,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在全国率先制定《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指导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被自然资源部认定“西北民族地区推进改革的典型”。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商品房去化周期从18个月降至12个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5亿元,为各类企业减免税负6674万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取消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6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42项。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医改经验在全省推广。

    九是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社会各项事业均衡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小财政、大民生”理念,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3.1%。投资5356万元实施高级中学生活用房扩建等教育项目19项,投资2269万元补充配备34所学校教学仪器。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6%。县中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并投入运营,投资1655万元为10所乡镇卫生院和58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医疗设备,新建和维修村卫生室67所,全县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和村医覆盖率达到100%,鼠疫防控实现连续7年疫情零发生。农村老年之家社会化运营、农村牧区困难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全面推开,22个农村老年之家、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行,全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养老服务。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及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并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83亿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务工人员工资清欠率达97%。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查涉黑涉恶隐患,全县治安环境持续好转。与此同时,安全生产、物价稳控、食药安全、妇女儿童、审计统计、拥军优属、档案信访等事业健康发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称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强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市、县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71件,办复率达100%。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群众急难困苦,为民承诺的六大类17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2018年,我们在各类问题不断凸显、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困难面前自我加压,砥砺前行,为扭转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支撑动力相对不足的态势奋勇拼搏,为湟源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谋划,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倾力支持、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县各族人民和各部门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军警各部队、驻县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湟源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虽然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但也呈现出增长趋缓、下行压力增大的态势。主要表现在: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房地产市场萎缩,投资增长后劲乏力;财政基础税源不足,收支形势严峻,县级财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农牧业产业链条短,工业转型进程缓慢,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三产融合程度不高;脱贫质量巩固提升还需加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突出短板;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工作作风不实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要直面矛盾挑战提振信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突出标本兼治全力攻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趋优向好。

    二、2019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70周年,也是我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成果,推动“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的攻坚之年。全县上下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坚持用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稳定社会预期,用务实有效的新举措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城乡一起迈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时代。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县十六次党代会、县委十六届七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地方公共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

    各位代表,今年国家和省市均对经济增长预期作了调整,因此,我们也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地对我县增长目标适当进行了调整:一是通盘考虑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长期支撑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二是符合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现阶段增长潜力相适应,着力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留出一定回旋空间;三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在目标设定上与省市基本持平,保持相对合理的增长速度,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将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始终把发展扭住。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增强定力信心,突出科学发展,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二是着力把重点抓住。始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深刻把握巩固成果是前提、增强活力是基础、提升水平是重点、融合发展是目标,强化改革推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三是坚决把风险管住。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主动。四是切实把民生兜住。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就业稳定扩大,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小康目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促进政策、责任、工作落实,确保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巩固攻坚成果。紧盯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理清单、建台账,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对照脱贫摘帽标准,全面开展“回头看”,自查自验,查漏补缺,确保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认真落实《湟源县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行动方案(2019-2020年)》各项任务,充分发挥饲草产业、旅游扶贫等项目效益,继续跟进落实脱贫户资产收益等惠民措施,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突出抓好互助资金、到户产业跟踪指导,制定出台《湟源县产业到户资金后续管理细则》,保障群众始终拥有持续发展的资本。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医助学、园区共建、人才支援等合作项目,健全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确保扶贫协作纵深开展、取得实效。

    夯实攻坚基础。围绕国家和省上投资导向,结合“十三五”中后期项目,加大项目储备争取力度,充实完善《湟源县2018-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接续谋划、申报实施一批基础性、全局性建设项目。深入落实530”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做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持续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认真做好驻村工作队的教育管理、激励关爱工作,着力提升政策理论素养,努力打造会扶贫、懂发展、作风硬的扶贫队伍。

    落实攻坚举措。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互联互补,以救助兜底为补充,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兜尽兜重点推进健康湟源建设,持续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切实防止因病返贫、因贫辍学。注重生态扶贫,利用绿化工程等开发保洁环卫、养护管护等扶贫专岗,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全力推动龙头企业技术引领、能人对接领办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保底增收的带动模式,鼓励社会投资在搬迁安置点、集镇打造就业扶贫车间,促进造血输血协同,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增收致富。持续做好扶志扶智工作,建立正向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激励干部职工主动作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加快推进非贫困村“水电路网室”等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壮大集体经济。运营好58个贫困村7.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用活 8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引导资金,以公司化运营方式,合力鼓起村级“钱袋子”。拓展运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找准优势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拓宽经营收益渠道,力争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全面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行动,因地因势,发展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到户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活力。

    (二)聚焦投资拉动,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支撑,积极争取、精准对接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增强县级财力保障,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强化项目支撑。深化“绿色项目生成年”活动,围绕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六大建设行动”,聚焦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生态旅游等,高水平策划包装、打捆申报一批绿色发展项目。紧盯今年76项建设项目,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实施好丹噶尔物流商贸城、大华水库等重点项目,力争续建项目3月份复工率达到90%以上、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率达到60%以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备案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资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推进。

    提高招商实效。坚持县级领导带队、全员招商,制定“精准招商年1+N”活动方案,利用青洽会、城洽会、南京金洽会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强基补链产业,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力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和履约落实,做实做细凯金锂电池负极材料、北京风汇分散式风力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狠抓税收征管。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积极培育税源,优化税收结构,抓好收入征管,严防税源流失, 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加大政府存量债务化解力度,严格地方举债行为,合理控制债务规模,评估企业债务风险,确保债务总量不增加、存量逐年减、底线不突破。抢抓国家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机遇,做深做细重大项目前期,争取专项资金增长10%以上。

    (三)围绕农业增效,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努力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优化种植结构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按期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植粮油饲等作物26.58万亩,种植药材1万亩、蔬菜3万亩次。抓住入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机遇,结合国家粮改饲及草牧业试点,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整村整乡、集中连片种植饲草11.58万亩,确保年产鲜草45万吨、青贮饲草12万吨。重点建好4.9万亩麦豆混播、饲用玉米新品种等推广示范基地,切实解决饲草重茬减产问题,提升耕地质量和耕地资源利用率。

    打造绿色农业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市场运行、分类试点、政策保障”的原则,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全面完成19万亩试点任务。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结合“国家级地膜治理示范县”创建,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2万亩,确保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9%。加强粪污综合利用,推进养殖场“出川上山”,投资680万元实施17个养殖场的改造提升,同步推进中小养殖场、家庭牧场、散养户粪污治理,确保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把好“准出”关,确保全县农畜产品检疫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守住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底线。

    完善产业体系。在实施好投资1000万元的湟源循环农业产业园基础上,加快湟源县马牙蚕豆、中藏药材特色种植产业园规划认定,力争入列2019年省级第二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抓住全省发展牦牛和青稞产业的难得机遇,依托饲草、肉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和青稞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结合“互联网+”,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建设,建成4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为农牧业数据调度和共享服务提供支撑。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具有高原特色的“青字号”“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畜产品品牌15个以上,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湟源品牌”。

    推动乡村振兴。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按照示范引领、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稳定发展的思路,对全县146个村庄进行归类认定,统筹谋划、梯次推进乡村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人次。在继续抓好上胡丹村试点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4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实施好今年全市唯一的申中乡前沟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力争在全市干出特色、创出亮点,展现产业强、村民富、村貌美的新农村。

    (四)推动转型发展,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新旧并重、旧中求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不断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转换新旧动能。高质量编制完成《青藏高原原产地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主动承接西宁市牛羊屠宰、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为工业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紧扣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强基补链、延展扩链,着力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项目接续布局园区,持续扩大工业产能。

    培育增长动能。加快实施茶马互市牛羊肉批发市场及网上交易平台、年产5000吨黑醋生产线、分散式风力发电等新建项目,继续做好年产2万吨锂电子负极材料(三期)、年产3000吨原浆青稞酒系列产品生产线等续建项目,力争实现工业投资4.2亿元。加快大华福茵聚集园建设步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积极调处企业困难及问题,确保项目一期全面完工、投入运行。

    优化发展动能。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讲话精神,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从项目准入、融资平台、政策措施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深入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强化企业运行分析和监测预警,新培育中小微企业100家以上、规上企业1家。围绕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利用政银担企四方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保障工业企业运转及项目建设资金。

    (五)全面提档升级,助力全域旅游竞相发展。坚持文旅融合支撑路径不变,重点抓好以丹噶尔古城为核心的大景区建设,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丹噶尔古城二期保护开发项目,尽快完成南城门及古城墙恢复等建设任务,力争已建民俗院落全部运营,鼓励老旧居民院落风貌改造,积极主动引进符合古城经营业态的文旅产业,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全力做好宗家沟二期、日月特色小镇、小高陵等周边景区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停车住宿、餐饮服务、购物消费、交通环卫等要素保障。

    推动融合发展。继续挖掘申报古村古寨及故事等非遗名录,做好城隍庙等文物保护利用和遗产抢险修缮。探索开展小高陵精神体验式教学,依托日月科创小镇、巴燕乡下寺村乡村旅游建设等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农畜产品、排灯石刻等特色商品,着力推进为胜商贸综合体、湟源壹号星级酒店建设,带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全要素、全链条、全区域发展。

    强化服务保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属地责任,研究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新模式和新方法,着力做好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打造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继续举办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排灯文化旅游节、高原风筝挑战赛等文化创意活动,全力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旅游宣传推介,提高湟源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加大统筹力度,奋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同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围绕城市“双修”,做好城市建筑风貌引导,推动城市建设良性发展。加快城台片区、国际花园等8个房地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投资1.8亿元的光华、二中周边等片区673套棚改续建项目。全力做好总投资7510万元的东风路、兴隆路等7项棚改配套道路建设,实现东环路和城北路衔接联通、滨河南北路南北贯通。实施好投资1000万元的县城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推动“小煤房”改造停车场、绿地以及县城物业管理工作。全域推进落实“街长制”,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审迎检和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完成“厕所革命”年度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推进集镇建设。全力做好大华美丽城镇续建项目及收尾工程,严格控制新城大道两侧建筑,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力度,年内完成拆迁任务2万平方米以上,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加快大华污水处理厂及集镇污水管网建设进度,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日月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做好县城至和平乡国道沿线乡村风貌整治和日月、和平垃圾中转站等项目,提升集镇聚集力和承载力,使其更有厚度、更具魅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等为重点内容,争取实施15个高原美丽乡村。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建设,组织实施县城公交综合服务中心一级客运站、日月乡综合客运服务站建设,做好城拉、阿铧等县乡道路升级改造,提升道路等级和通畅水平。加快建设大华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实施完成4个乡10个村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加快纳隆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强化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七)坚持生态立县,竭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等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紧扣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国土绿化9万亩。投资200万元实施邮政路、池汉纵十路、城北西路等“微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定保持在37.5%以上。巩固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严格做好苗木选择、抚育管护、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构建生态防治体系。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继续推进废弃矿点修复补绿,投资513万元开展26个村环境综合整治,争取实施城关东沙沟、东峡鹿石干沟生态治理及天然湿地修复等项目。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铁腕监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参与的防治体系,彰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鲜明优势。

    狠抓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水土保持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水土气“十条”,扎实做好全国河长制评估迎检工作。高效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力推进餐饮煤油烟治理、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切实减少面源污染,建立常态化巡查考评制度,坚决杜绝重大污染事件发生。继续开展环保问题边督边改“回头看”,以抓实抓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为切入点,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工作职责,确保42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整改销号。

    (八)释放改革红利,聚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发展要动力,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断释放改革开放蕴藏的潜能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持续完善成果、扩大应用,高质量做好总结验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补齐发展短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推进林地、草地、耕地等不动产登记权证合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深化政府领域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整合政府部门职责,组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新设应急管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机构,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加快行政服务大厅组建进驻、并联审批,探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加快社会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好个人所得税等减税降费政策。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为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打下扎实基础。按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南山渠灌区水价改革任务,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继续做好集团化办学、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事项。

    (九)补齐发展短板,倾力保障民生刚性需求。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按照保基本、保民生、兜底线的原则,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高级中学食宿设施、乡镇中心学校校舍修缮、城关二小、三小、回小扩建等项目,不断夯实教育基础设施及硬件配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强化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康养产业,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继续做好鼠疫、非洲猪瘟防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及大病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模式,加快实施博仁老年助养中心项目,建设农村老年之家15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7个。投资1000万元新建湟源县老年活动中心,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力做好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落实减灾救灾、法律援助等保障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应援尽援。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发放创业贷款6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45亿元。

    增强社会管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提升应急响应、处置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落实稳控物价措施,保障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枫桥经验”本地化,切实发挥“村警”职能作用,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强化“警城联勤”综合执法,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对政府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与时俱进转变政府职能,驰而不息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坚定坚决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确保党的大政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地见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提高防范风险、稳中求进、履职为民的能力水平。

    (二)对标对表抓落实。坚决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思想,对标找差距、对表抓落实,增强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在全市奋勇争先。以“工作落实年”为契机,“严”的作风和“实”的态度融入政府日常工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强化执行力建设,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三)勤政廉政做表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市若干措施,弘扬艰苦奋斗作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四)依法守法重规矩。坚持依法决策,继续对重大民生政策出台、重大公共项目建设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积极引导舆情,回应群众关切。 

    各位代表,奋进新时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以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四个意识:20161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四个意识”,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20167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个全面: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个扎扎实实:20168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围绕青海工作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

        五四战略:20181月,省长王建军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五四战略”,即“四个扎扎实实”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四个转变”是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四化同步”是实现“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的有力支撑;“四个更加”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景在青海的具体体现;“四种本领”是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保证。

        一优两高:20187,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两个绝对: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

        绿色发展样板城市:2016830日举行的西宁市委全会作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决策部署,以此作为西宁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载体,努力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八字方针:2018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战略: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棚房:是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造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 ,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农地非农化,碰触耕地保护红线。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百乡千村:青海省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从今年开始到2022年,在全省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统筹整合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资源要素,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城市双修: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南省三亚市是全国首个试点城市。

        街长制:20191,我县制定出台《湟源县全面推行“街长制”实施方案》,设立县级总街长、副总街长各1名,乡镇片区街长163名,对责任范围内的街道(乡镇、村)卫生、绿化、公用设施、占道经营等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厕所革命:2015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2019年我县计划改造和新建各类厕所560座。

        四好农村路:2014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污染防治八场标志性战役:20191月,青海省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打好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三江源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战、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等八场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做出安排部署。

        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从当前实际出发,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

        三去一降一补:2015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放管服改革:2016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警城联勤:指公安与城管部门进行联勤联动、开展联合执法,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能。 

        扫黑除恶:2017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办《文摘》(160期)上做出重要批示:要开展一轮新的扫黑专项斗争,重点在农村,城市也要抓,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行业和领域,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依法重点整治。 

        两不愁、三保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530贷款:2015年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联合省扶贫局、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青海行动方案》,确定对无银行欠款欠息、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3年期、全额贴息、免抵押、免担保贷款。

        历史文化名城: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并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县”或“区”。

        5100%建筑工地围挡必须100%全封闭,且达到美观大方、安全实用要求;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道路必须100%硬化;工地大门内必须安装定型车辆冲洗设备,保证出来的车辆必须100%冲洗;建筑工地砂石、裸露黄土(含地面)必须100%全覆盖;闲置6个月以上待检工地必须100%全绿化。

        报告解读说明链接:

        http://www.huangyuan.gov.cn/index.php?s=news&c=show&id=69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