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文件

    关于湟源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县发改局  日期:2021-03-04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聚力创新、聚焦民生,冷静应对,危中寻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县域经济平稳回升,社会发展和谐有序,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8.8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同比下降2.9%;第三产业增加值9.84亿元,同比增长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3456元增加到2020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27%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9.4%。规上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同比下降13.3%十三五以来,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以上、年均达到32亿元。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64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畜牧业产值6.53亿元,同比增长5.94%;农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亿元,年均增长5.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2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3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24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6元,增长7.7%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全力抓六保六稳一是抓实抓细疫情防控,落实双指挥长责任制,增强各部门防控合力,全面排查来源返源人员,做到来源返源前14天有境外旅居史人员100%核酸检测、100%集中隔离,来源返源人员管理无死角、全覆盖。紧盯重点场所,督促卫健、市场监管、工信等重点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建立进口冷链食品周固定+周随机核酸检测机制,全方位管控入源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防疫安全。落实疫情防控资金4362万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等建设,抗疫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储备防护设备和检测试剂等防控应急物资满足30天用量。通过专业培训、实战演练等有效措施快速提升疫情防控专业队伍建设,利用健康教育七进四送、普法宣传、推动规划免疫政策落实等方式,提升了人民群众日常防控意识,夯实全民共同防疫抗疫的基础。二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7%。落实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872万元。设立5个易地搬迁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等培训10场次501人,建立农民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机制。三是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发放城乡低保金15373379228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供养金470734.82万元、贫困群众临时救助金318559323万元,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档困难群众不掉队。持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完成贫困人口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报销962.8万元,医疗救助报付比例达90%四是加快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降费2726万元,为企业争取复工复产、升规入限等各类专项资金3618万元、协调担保贷款近1.1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复工复产。五是粮食播种面积11.98万亩,粮食产量2.27万吨,拨付耕地地力补助资金1565.63万元;认真做好省市粮油储备安全管理,储备省级储备粮1.2万吨、市级储备粮0.1万吨,粮食储存安全充裕。

    2.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大要求,着力提升脱贫质量成色。58个贫困村7.2兆瓦村级光伏电站结算电价946万元,确保了村集体经济稳定收益。扶贫产业园建成生产线4条,通过饲草种植产业带动全县农户600多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落实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工作,编制《湟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和就业规划》,投入3000万元建成商贸物流园区,投资500万元建成地膜生产车间,带动搬迁村贫困户长期受益。精准落细防返贫监测,建档立卡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学生资助覆盖率均为100%。累计发放“530”小额信贷5292537.8万元。投资4200万元实施扎草公路等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9个。

    3.生态屏障不断筑牢。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三北、天保等林业重点工程10.06万亩,完成城乡园林绿化7.44万平方米,人居绿化持续改善;全面落实110.58万亩天保和公益林及131.98万亩的草原资源管护任务,全县退化草原治理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7.7%64.36%。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83个。加强水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千米。对全县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优化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63平方公里。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15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水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及重点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8%。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化湟水河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湟水河湟源段出境断面(扎麻隆)水质稳定达到类水体功能要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我县的20件转办问题(不属实6件,重复投诉4件)已完成整改10件。

    4.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确定县级重点项目15项,开复工率100%,完成全社会投资5.45亿元。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全面完工;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项目已投入运用;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景区二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南城墙恢复等工程。日月美丽城镇、公交客运中心等项目有序实施,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项目、县疾控中心标准化项目等加紧实施。总投资14亿元的·上品房地产开发项目顺利签约,正在规划设计中。积极策划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申报农林牧水、社会事业、城镇基础建设项目中央省市专项资金 43项,总投资8.16亿元,落实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38亿元,进一步推动投资稳定增长。

    5.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投资6161万元实施1.3万亩高标准农田、特色种植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绿色防控20万亩,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县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7%100%85%。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全县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95%。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100%。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9个产品,西湟日月山区域公共品牌商标通过国家商标总局认证。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全县村庄配发垃圾车、保洁车等751台,完成5个村污水管网维修改造,全县村庄生活垃圾处理100%。多渠道培育村集体经济,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71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完成22座公厕和7563座农村户厕新建改建任务,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以上,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6.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制定促消费方案和有关扶持政策,全面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年内组织6家大型超市等开展惠民促销活动,释放消费潜力,向全县城乡低保等低收入人群发放绿色专用消费券2.26万张。培育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5家,成功申报小高陵村、前沟村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上胡丹等5个村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湟源皮绣等文化旅游产品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喜获金奖和铜奖。全国海拔最高的玻璃栈道宗家沟景区天空之桥开通运营。成功举办湟源排灯文化旅游暨河湟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全域全季旅游格局加快形成,湟源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8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

    7.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投资1020万元的3个小区375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工程量的70%。日月美丽城镇、光华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稳步推进;城台大街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建成保障房847套,安置347户,分配公租房153套;完成98个三无楼院门禁加装、围墙及环卫设施等改造。12个高原美丽乡村、2591户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全面完成。改新建城乡道路2条,新增通车里程11.16公里,投资9030万元的10项农村公路建设稳步实施。

    8.改革活力充分释放。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深入,媒体融合功能实现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黄河流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饲草产业为基础、规模化养殖基地为载体的农牧业产业发展体系有序形成,循环农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探索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的易地搬迁村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式改革,易地搬迁村管理体制和权责范围进一步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务实有力,县城紧密型医共体总额付费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开展,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改革扎实推进,电子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推进,智慧医疗步伐不断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全面推进,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率达100%。持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新设立企业开办时间为3个工作日,平均环节为1个,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为100%,连续13个月稳居全省县区第一。政法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治安已连续12个月在全市范围内获评为级。

    9.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总投资1857.2万元的湟源县老年活动中心项目、骨灰堂能力提升项目、10个农村老年之家及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完工;投资2300万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交付使用。计生工作荣获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殊荣,县乡两级中医馆实现全覆盖,3PCR实验室投入使用;输入性人间鼠疫实现连续9年零发生。学前普惠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深入实施,各教育阶段协调均衡发展加速推进,县城3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全面建成并招生使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全面消除,控辍保学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佳绩,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级教育均衡化复查验收。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圆满完成湟源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作,本年度秋季招生人数达522名。深入开展社会化养老试点工作,社会化运营老年之家7个,党员+”方式运营老年之家16个,老年协会自主运营老年之家42个。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五个覆盖雪亮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治信访,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落实稳控物价措施,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全县物价总体稳定。应急管理、食药安全、退役军人服务、科技创新、民族宗教等工作有力推进,工青妇、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2020年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全县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实现平稳回升,逐步向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内生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困难较大,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特色农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工业产业链不长,锂电池、风电等新型产业处在起步阶段,新旧增长点缺乏有效衔接;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要素不完善,无法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和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建设,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书写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我们要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把握工作重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建议今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是筑牢绿色屏障。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完成三北、天保等林业工程,完成国土绿化6.6万亩。以森林乡镇绿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单位庭院绿化及居住区绿化达标工程,实施城台大街、城北西路等区域县城微绿化”1万平方米。实施好东峡乡森林城镇及和平乡茶曲村、申中乡前沟村森林乡村绿化工程和县职业技术学校校园绿化。加大造林后期抚育管理力度,切实提高苗木成活率,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化防治率达到100%。实施好鼠害防治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治理23万亩,草原植被盖度保持在60%以上。二是严守生态红线。抓实蓝天、碧水、净土、绿地工程,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确保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县建设,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加快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规划进度,推行干湿分离垃圾分类试点。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重点管控区燃气锅炉低碳改造,实现智慧化扬尘监测监管,确保空气质量走在全市前列,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入湟水河排污口巡查工作力度;对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案件和反馈问题持续开展回头看,加大督查、防止反弹,巩固已有整改成果。健全完善河湖长制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河湖长河道监管作用,持续推进河道清四乱整治;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村庄清洁专项行动,突出抓好三清五改治六乱工作,创建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矿山、煤炭交易市场等重点行业各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加快开展企业无组织烟气治理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生态红线,厚植绿色优势。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督促企业守法自律、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积极争取技改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快节能改造,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二)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一是加强项目谋划申报和储备。在已征集2021年各类建设项目61项的基础上,依托我县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紧盯国家及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重点,瞄准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关键领域,继续精心谋划申报一批符合利当下、管长远、打基础、惠长久的重大项目,力促项目生成、接续滚动。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围绕重点项目规划、审批、资金、用地等关键环节,强化层级调度,切实做到领导精力向项目倾斜,工作力量向项目集中、各类生产要素向项目集聚。加快推进湟源县排水防涝示范县建设、湟源县农村公路新改建等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充分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集中并联办理,确保审批工作高效推进,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三是发挥重点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作用。全力推进总投资7419万元的抗疫特别国债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等6个项目、投资5148万元的扎藏寺至草原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860万元的湟源县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资源型开发型、新型材料和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等领域项目招商合作。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领域项目,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好产业区域调整布局,紧抓青稞、牦牛等产业发展政策机遇,重点在做强饲草、露地蔬菜、马牙蚕豆和青稞产业上下功夫。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生态畜牧业提标扩面,实施生态牧场建设2个,提升改造标准化养殖场5个。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质供应区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深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资源和品牌开发潜力,重点开展湟源牦牛肉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大力宣传推介胡萝卜、青蒜苗、马牙蚕豆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做大做强西湟日月山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先进示范村和基础设施薄弱村,完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强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保障,打造亮点、补齐短板,持续推进高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争创建高原美丽宜居村庄15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高标准打造小高陵、兔尔干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为全县乡村振打造样板和亮点,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推进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强化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充分利用好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形成资金监管和收益长效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做好拟入规企业培育工作,争取新增入规企业1家。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运行指导,做好预警预测和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围绕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努力保障工业企业流贷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保障中小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真正从政策、资金和土地等资源配置方面向工业倾斜。继续做好湟源县分散式风力发电、茶马互市牦牛活畜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完工投产见效。二是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湟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村级电商服务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做活古城夜间经济和假日经济,更大程度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加大商贸流通领域企业服务力度,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完成城隍庙、文庙、赤岭遗址等保护修缮项目。巩固和完善日月山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带(109线)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办好2021年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暨三节活动,整合宣传资源,加强各景区旅游宣传工作,不断提升湟源知名度、美誉度。

    (五)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并管控好三区三线,深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研究,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结合脱贫攻坚优化完善村庄布局;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巩固22.69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保障好重大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划拨供地范围,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应用好农村三块地改革成果,做好新土地法颁布执行的衔接工作,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资源,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增减挂,完成第二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深挖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潜力,引导土地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能。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做好城台片区棚户区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验收决算工作。推进日月美丽城镇、东环路、纵二路、2020年度老旧小区区内配套设施改造等续建项目;全面实施城市防涝设施改造,积极争取东西大街、南大街等主干道升级改造,启动纳隆河以东、池汉片区2处房地产开发新建项目。实施好1339户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光华片区、万家棚户区改造,完成并交付安置房150套,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改造农村公路31.79公里。

    (六)倾力保障民生需求。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申中乡卡路幼儿园等20个学前普惠项目,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成果。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大病专项救治。严格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待工作。切实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力度,将医保费用结算、违约责任等内容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基础服务设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宽城乡居民多元化增收渠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免费开放体育场和各场馆场地,进一步增强群众参加健身的积极性,将丹噶尔杯高原风筝挑战赛打造成我县精品体育赛事。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疫情防控部署,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力度和健康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设置、运行,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加强人员培训和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环节监测冷链食品,健全固定+随机检测机制,全方位保障入源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持续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源返源人员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和核酸检测。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按照公建民营方式抓好老年活动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工作,运营好农村老年之家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养老服务城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及大病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用心用情办好人饮改造等15总投资2.07亿元的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三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六建工作,提升平安湟源建设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特殊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遏制特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

    (七)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坚持创新驱动,持之以恒深化改革。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树立高频服务事项纳入“一次办”清单,推广“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服务模式,实现“进一扇门”办“百家事”。推行“互联网+监管”,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聚焦内陆开放合作先行区建设,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更深层次的改革、更大力度的开放,充分体现湟源在全市发展过程中的担当作为。二是着力推进改革攻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退出环境。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建设。完善统一的政府采购项目交易平台,推进电子卖场、电子化政府采购。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探索建立“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医保费用总额付费管理改革试点,加快医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为群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更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深化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乡村学校办学提质。三是构建创新体制与平台。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揭榜挂帅”等制度。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构建以科技创新、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指导体系,提高创新链条整体效能。

    附解读链接http://www.huangyuan.gov.cn/index.php?s=news&c=show&id=7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