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民族团结>创建活动

    传承非遗文化之魂  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来源:中共湟源县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 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日期:2023-07-24  信息员:吴 新  签发领导:马晓龙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超越语言差异、加强文化认同的有效载体,也是各族群众共享的一种文化符号。据统计湟源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湟源排灯”,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79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8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和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超越语言差异、加强文化认同的有效载体,也是各族群众共享的一种文化符号据统计湟源县现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湟源排灯”,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79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8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利用和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指尖技艺焕光彩。走进湟源县丹噶尔古城的湟源皮绣陈列馆,仿佛走进了一部浓缩的历史。文成公主进藏、日月山下、草原新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画面在这里交相辉映,精美的皮绣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学校+绣娘+互联网”的模式,依托西宁市女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重点培养加工点带头人及优秀绣娘,三年来培训皮绣及民间工艺各类技术人2800 使丹噶尔皮绣成为当地妇女创业增收的重要载体,让传统手艺绣出新生活,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

    一剪之巧美人间。非遗剪纸,从久远的光阴中走来,代表中华文化与国粹。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现在则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培育技能型人才的生动体现。走进湟源鑫逸纸缘工作室,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剪出玲珑世界。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美术代表性传承人李桂兰的带领下,工作室已成为周边妇女剪纸学习基地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工作室通过“非遗+创新+育才”的模式,将剪纸艺术转化为产业发展,先后给周边几百名妇女免费培训剪纸,带动周边妇女创收,为助力乡村振兴储蓄源头活力。同时将非遗剪纸艺术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带入学校、社区、乡村,引导各族群众通过剪纸体会非遗文化魅力,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湟源排灯亮古今。“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之灵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称湟源排灯起源于18至19世纪的清代中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2006年湟源排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排在制作过程中加入湟源皮绣、皮影及剪纸等元素,融入传统佳节,走进现代生活生动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湟源故事以有形有感的方式讲述“湟源故事”。让百姓在享受视觉盛宴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成为湟源一道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和中原文化与河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搭建了平台。

    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使湟源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以兼容并蓄和延续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以传承非遗文化之魂,牢民族团结根基实现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和协同发展。

    
    友情链接
    西宁"码上减负"
    线上问题检索反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