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循环农业>乡村振兴

    分类定策、共同缔造,铸就美丽乡村新形象 ——湟源县美丽乡村规划经验亮点解析

    来源:湟源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  日期:2023-08-15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近年来,湟源美丽乡村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持续提升”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按照“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村域功能定位,明确村庄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多类,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文明宜居村庄建设水平,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科学谋划,持续统筹推进。针...

    近年来,湟源美丽乡村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持续提升”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按照“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村域功能定位,明确村庄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多类,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文明宜居村庄建设水平,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坚持科学谋划,持续统筹推进。针对村庄规划存在“画在纸上、挂在墙上、飘在空中”,基础薄弱,编制单一,村庄规划缺乏实用性、全局性与系统性。湟源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交通沿线、生态旅游一体推进工作思路,坚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统筹资源要素,以《青海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为指导,以“美丽宜居型”“整治提升型”“基本整洁型”三种类型为标准,按照“一次性设计、分步(部)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对实践的目标引领和规范指导作用,结合村庄的特色风貌、民俗、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各村自然资源条件及农民的愿望、期盼,科学制定乡村建设目标任务。聚焦村庄建设中遗留的、突出的农村垃圾、污水、村容村貌问题,集中力量补短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防止生搬硬套、资源浪费和“翻烧饼”现象,杜绝形象工程。“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完成“1+34”建设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共建活力。由于乡村项目照搬照学没有因地制宜因村而宜,村民参与及实施力度不够,农村“空心化”严重,村内能人普遍外流,村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无法广泛征求和准确征求村民意愿,策划的项目和产业缺少青壮劳动力来实施等问题。湟源县坚持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作为实现乡村建设目标的首要条件,以乡村建设评估为前提,采取“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吸纳群众、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力量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开展调研,充分听取民意,从村民口中定方向、找蓝图,创新开展“四个谈”,努力寻找村庄建设问题和短板,摸清村庄现状,找问题、寻答案、定目标。优先采纳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的建设内容,积极鼓励村民投身乡村建设,使村民真正成为村庄建设主人,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鼓励村民投身乡村规划、风貌设计、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设施维护。实现群众由“要我干”向“我要干”“争着干”转变,实现了民意、民生、民约合一的乡村规划建设共同体。

    坚持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打破原有各部门项目多点实施和按投资金额做设计的思路,沿着“一心两轴多点”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做到一体设计,分部门实施。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村庄类型,对村庄建设进行全面设计把控,突出项目资金统筹整合,既避免了重复设计建设,更防止了各部门项目、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做到一次性规划,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局面。

    坚持风貌管控,凸显乡村特色。在建设中规划编制过程中,避免盲目参照其他地区发展模式,未能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文化,忽略了对本地特色和原有文化的挖掘,脱离村庄实际,导致规划村庄布局缺乏特色,村庄风貌不协调。湟源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注重乡土味道,做到“让乡村回归乡村”建设理念,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不拆房”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搞“一刀切”,基本保护村落的乡土状态,让乡愁氛围更加凸显。

    坚持建管并重,确保长效运行。针对村庄规划管理运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湟源县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湟源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立健全建设成果管理、运维、督查考核机制,健全长效管护队伍、建立标准管理体系、保障运行管理经费,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管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实现美丽乡村不断升级,作用持续发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