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综合专题>排灯文化节

    环海商都的历史见证——湟源排灯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17-09-12  信息员:车小蓉  签发领导:董宝明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每当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后,走在丹地大街,你会觉得灯河与群星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如梦如幻、如醉如痴之感受,仿佛漫游在天街小市之中,享受着一种良辰美景,街道两旁店铺中不时有酒曲、平弦声传出,其激扬清脆的旋律,...

    每当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后,走在丹地大街,你会觉得灯河与群星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如梦如幻、如醉如痴之感受,仿佛漫游在天街小市之中,享受着一种良辰美景,街道两旁店铺中不时有酒曲、平弦声传出,其激扬清脆的旋律,如摇落了满天的星星,或柳叶款款在风中摇曳,诉说着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之灵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殊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丹地排灯。

    丹地排灯由来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山陕商家羡慕丹地民族贸易的繁荣昌盛,举家迁来,将内地的先进文化艺术带到丹城,有力促进了丹城经济的发展。据传,当初街市商家在夜间招来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在灯笼内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以后又发展成有底坐、图案、形式多样的广告牌。诸如山西秦天锡商号首先在自己商铺悬挂门灯,陕西长安的张永福挂出转灯,格外醒目。光绪时京津洋行,从苏杭购回纱灯、宫灯、彩灯,每逢元宵节时,悬挂在洋行里外,光怪离,给古老丹城增色添彩;到了民国,富商马有德专门制作吊灯百余架,排灯5架,摆放在关帝庙和城隍庙,使邑人刮目相看,至此各商号、店铺、厅署机关、单位纷纷仿制扇形、椭圆形、梅花形、风儿形、卧桥形等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风靡一时。

    丹地排灯首次正式出现于道光九年(1829),清王朝以丹地商业特盛,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奏,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适逢设立丹噶尔抚边同知,便在这年正月元宵节展出了过街排灯。丹地排灯鼎盛时期是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以后。民国初年,丹地商业繁盛,商店密布而无隙地;民国七年(1918)丹地重振洋行生意,除原有7家天津洋行外,又增加了4家,西宁及大江南北商家在丹地设庄开铺,生意十分红火;民国16(1924)商家上达千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贸易金额达500万两,较嘉庆、道光规模更大,货源更足,交易更广,市场凝聚力更强,被称为小北京,那时每当元宵之夜,彩布蓬街,每隔十米就有一架排灯,排灯齐亮,如同白昼。

    排灯从古城西门即拱海门到东门即迎春门,延伸到丰盛街、万安街,也就是古城东西大街又称中山大街,出东门,一条延伸万安街,至张家尕铺;一条直下丰盛街,至火祖阁,这里商行接二连三,是丹城商业繁荣地区,也是丹城排灯集中区,悬挂排灯约一百多架。相传,丹城东门什字、小什字、大什字,西什字原立着御题牌坊,雄伟壮丽,每逢元宵节,又在每个什字四面,设架排灯,灯火辉煌,把牌坊照得光亮明透。

    丹城排灯大都是长2尺、宽1.5尺方格的纱窗组成,一幅排灯大都五格两面,共十格,长约丈余,称长条排灯。唯在万安桥有凤儿排灯一架,张家尕铺有卧桥排灯一架,排灯用料是苏杭上等蚕丝,由国内绘画高手或名师手工制作,绘画内容有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每架排灯以连环画形式,集中展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结,因而人物生动,场面活现,栩栩如生。让人看不释眼,久立不走。尤其是蜡烛火焰旺盛,灯光闪烁之时,画面人物静中有动,惟妙惟肖,让人看了再看,百看不厌。

    丹城排灯从农历正月十二日起至十七日为至,悬挂六天,这六天中除正月十五晚上照到天明外,其余五天只用一支蜡烛燃完为止。尽管这样,当排灯挂起后,街面店铺里有的挂彩灯、宫灯,辉辉煌煌;有的挂汽灯,璀璨耀目;有的设计转灯,引人入胜;更有在空中升起天灯,一片红光、闪闪发亮,与一百多架排灯组成灯的世界,把丹城装饰成灯的海洋。

    在灯的世界,灯的海洋中,各路社火纷踏而至,锣鼓喧天,龙舞狮跃、高跷传唱,鞭炮轰响,四乡八堡,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可有洋洋锣鼓耳边盈,共答升平推公开声。闹到九霄星月朗银树火花并纷争。之势,丹城用排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升平盛世的称颂,体现了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与人和谐的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的文化辉煌。

    丹地排灯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发展于民国,创新于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1958年以后停止悬挂,直到1992年,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又重新恢复丹城排灯,得到省垣和周边的好评。从那以后,县上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购置设备,采用电、光、声等现代科学传播技术,对传统排灯进行艺术革新,大胆创意,推陈布新。在形式上把原来的悬挂式改为落地式,形状有立柜式、中堂式、屏风式,影壁式等。画面又反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名人秩事,使丹地排灯具有观赏性、研究性和收藏性。

    2006年正月元宵节,丹地隆重举办了首届大型排灯艺术展,在长1.5公里的东西大街,动用60辆机动车装载110个排灯,并用长距射灯,满天星等装饰大街,灯光照应,参差别致。把古城照耀的灿烂辉煌。特别制作的高150厘米,宽350厘米的巨型排灯《日月情》,有机地融入了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把昆仑文化与河湟文化、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结合的完美无瑕,成为古城一道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景线,再现了小北京昔日文化的无比辉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