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关注民生>创城专题

    湟源县推进公序良俗情况及存在 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来源:湟源县委宣传部  日期:2018-03-21  信息员:罗红梅  签发领导:王永旭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深刻认识和领会“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组织建立“百姓宣讲团”,深入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深刻认识和领会“三个倡导”的重大意义。组织建立“百姓宣讲团”,深入乡镇、机关、学校、农村、社区等进行巡回演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利用春节有利时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灯笼、春联、画册及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等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西大街社区建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居民公约,建立行为准则,开展好人评选,设立“善行义举榜”,开办“道德讲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更大程度的带动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是深入人心。

    (二)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建成2家全国文明单位,14家省级文明单位(标兵)、33家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同时,将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行政村结成对子,开展城乡共建“文明和谐村”活动,使创建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广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创建“五星级文明户”4000户。开展了“最美湟源人”“最美家庭”“明诚信经营户”等推荐评选活动,张世明、王世康被评为“中国好人”,陈春邦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赵秀清等3户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张生春等2户被评为青海省和谐文明家庭,晁迎花、张世明、郭玉盛被评为西宁市道德模范,评选出30多位最美湟源人,292家文明诚信经营户。同时,加大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力度,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等文明培育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建立村级自治组织,成立了由农村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为成员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让群众参与到“四会”中,逐步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三) 公民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积极依托广播、电视、宣传栏等途径向广大群众传递“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突出党的大政方针理论学习和新时期重要思想的宣传、学习和贯彻,强化对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的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生动性、渗透性和实效性。在各级文明单位设立“道德讲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小高陵精神展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核心价值,传播正能量。建立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运用约束机制增强群众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文明素质,推动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提升。

    (四)志愿服务扎实有效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项”内容,在全县开展了“暖心行动”、“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活动宣传月”期间,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贫困户为重点,开展法律、卫生健康、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了志愿服务工作部署,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和各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全县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步入制度化和常态化轨道。现已成立28支志愿者服务队,建成3个“青年之家”,巴燕乡中心学校教师吴广春等被评为西宁市最美志愿者。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广泛开展“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县城关一小报送的童心向党歌咏节目入选中央文明办庆祝建党95周年童心向党歌咏活动网上展播。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辅以吟唱、书法、舞蹈、讲故事、曲艺表演等形式,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成1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建设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基本达到了“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批重点活动项目,有一支专兼职工作队伍,有一定面积的办公场所,有一批活动器材”的“六个一”要求。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整治整顿文化市场,消除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民主法律意识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但部分脑山村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公共秩序的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二)群众素质还有待提高。县城整体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按次序排队等不文明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县城交通、治安、市场、卫生等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还时有发生。

    (三)社会风气与新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农村(社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邻里矛盾纠纷、家庭暴力等现象与新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注重提高群众道德素质,一是突出德治抓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发挥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营造“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讲究卫生、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道德氛围和良好的社风民风。开展“重信守诺”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诚信意识。继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促进群众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推动道德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突出典型促宣传。通过选树助人为乐、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热心公益事业等各类典型,并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表彰,在社会中营造一种见贤思齐、追求上进的浓厚氛围,进而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广大群众找到了身边可信可学的榜样,榜样本身也从中受到鼓舞,更加努力,通过相互促进,使社会呈现出“风气正、民心淳、百事兴”的局面。

     (二)注重创新载体丰富精神文明生活。一是加强精神文明活动载体建设。精心设计和选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以“新、奇、特”吸引群众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调查访问,了解群众需求与口味,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做到以娱乐型教育群众,以实用型引导群众,多举办开发一些符合本地实际、兼顾乡土气息与时代新风的活动载体,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参与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宣传文化阵地是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效途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宣传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文化网络,建设一批村民(市民)文明学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同时切实抓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力保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

    (三) 注重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完善领导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克服和避免形式主义和突击应付的被动状况。二是依靠总结量化指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道德管理、道德基础、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制定衡量群众道德建设水平的量化指标,既可使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也方便群众在平时的行为中能够有所对照,实现自我约束。继续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行动,建立健全“一会四约”群众自治组织,发挥组织作用,不断规范农村婚丧嫁娶等标准,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不同层次的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对村(社区)内的人和事进行“一月一评议”和“一事一评议”,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并将历次评议结果与“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挂钩,通过加分扣分制促成评比工作的量化操作,由此规范群众的行为。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健全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制度保障机制,以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如在考核机制上,将社风民风的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大考核所占比例,从而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友情链接